本面板共分為四個小面板, PC VR
面板根據選擇展示
狀態
用於連接接收器和顯示接收器連接狀態
通用校準
用於動作校準以及動作校準時的關鍵參數配置
PC
用於通用 PC 動捕中常用參數配置和控制
VR
用於 SteamVr 下的動捕常用參數配置和控制
狀態面板

狀態顯示
指示連接狀態,圖標綠色則是已連接
連接按鈕
字體為灰色則表示不可連接,說明接收器沒有插入,字體白色則可連接,如果遇到連接問題,請查看這裡
關機按鈕
點擊全部關機,如果想針對某個傳感器關機,可以打開該傳感器的詳情進行關機(查看這裡),或者直接放到充電盒子中關機(查看這裡)。
動捕模式切換,根據自身使用場景切換
只有用到 SteamVR 的用戶才需要切換為VR場景使用,如果是普通場景使用,比如錄製動畫,或者非VR場景直播,則需要切換到PC模式,注意,如果切換為VR模式,VR未連接,那麼會自動切換未PC模式。
VR 無法連接請查看這裡
日誌開關
3D預覽模式下,開關可用,默認不顯示日誌,右側圖標是清除日誌。如果將3D預覽關閉,則默認展示日誌且不可關閉。
help 文檔按鈕
通用校準面板

校準按鈕
通用校準,需要擺出三個姿態進行校準,分別是 A-Pose、S-Pose、T-Pose,關於動作要領和校準細節請查看這裡
如果校準失敗,可能是以下原因:
進階校準按鈕
相比於校準按鈕,這裡的新增了 B-Pose,主要用於 頭部、胸部、腰部 節點的航向角校準。其它和
校準
功能保持一致六軸模式開關
如果用戶的磁場環境很差,可以打開六軸模式,打開六軸模式之前,建議校準陀螺儀。六軸模式的含義就是,不適用磁力計傳感器數據,因此不會受任何磁場環境干擾,但是帶來的問題就是陀螺儀漂移,具體表現就是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航向角偏移。
航向角偏移(航向角歪了)具體表現
- 站立的時候歪了,比如胸部,就是自旋轉
- 前傾的時候歪了的表現是,你向著正前方彎腰,結果是向著側前方彎腰
- 躺著的時候,比如腿你是保持和身體一條直線,那麼歪了就是你的腿就是和身體有個水平夾角,比如雙腿都向右歪了。
磁場環境鑑定,請查看這裡
對稱校準開關
這裡的開關只在校準時刻生效,主要用於消除磁場航向角測量誤差(磁場航向角測量是根據校準動作來測量,校準動作存在誤差,而且磁場本身存在抖動,因此測量也會存在誤差),一般建議開啟【6軸模式會自動關閉】。具體作用是,校準的時候,在同一水平位置下,會對左右兩個跟踪器的航向角取均值,比如左上腿當前站立方向測量航向角為10度,右上腿測量是20度,那麼會採用15度均值。
只有左右雙腿在同一水平高度下,磁場航向方向差異較大,才需要關閉,一般如果同一高度下磁場差異較大,說明磁場環境較差,建議使用6軸。
關於磁場環境鑑定,請查看這裡
濾波開關
用於平滑動作抖動,一般情況下建議開啟,如果發現某個部位抖動還是比較大,檢查如下:
- 先檢查穿戴是否導致抖動,比如跟踪器懸空
- 檢查抗磁等級,一般建議設置為 12,如果發生抖動,請調節會 12 再測試,調節請查看這裡
抗磁模式開關
- 對於磁場環境存在個別點位較差的情況,可以開啟抗磁模式
- 如果希望傳感器在身體小幅度晃動時跟隨更快,可以開啟抗磁模式
比如左右晃動的情況下,抗磁模式相比於非抗磁模式會跟隨更快,非抗磁模式在小幅度晃動下,跟隨較慢,但是大幅度下影響不大。
[info]什麼時候關閉抗磁模式
- 對於大幅度跳舞用戶,建議關閉抗磁模式,並且也不建議使用6軸模式,跳舞用戶建議在磁場良好的環境中進行。
當然未來我們也可能會出專業版傳感器,陀螺儀性能更優,可能具備大幅度跳舞模式,不使用磁力計,敬請期待
- 如果整體磁場都很混亂,比如附近有變壓器,或者房間有大喇叭,並且磁場輻射範圍廣,或者在鐵質彈簧床上使用,那麼建議開啟6軸模式。
抗磁開關由跟踪器記憶,也就是每次打開和關閉會將結果存放在跟踪器中,而不是存放於軟件配置中。
reset 按鈕
會重置當前面板的參數為默認參數!後續面板功能相同,不再重複描述!
help 文檔按鈕
地面 IK
用於調節雙腳不平衡問題,比如坐下後,雙腳一隻腳在地面,另一隻腳離地面 2cm 高,同時可以緩解雙腳切換過程中上下震盪問題
腳底替換為肩膀
開啟後,腳底會自動替換為肩膀,左腳對應左肩,右腳對應右肩。開啟後,需要打開
AI Engine
.
PC 面板
這裡的設置不影響 VR 使用用戶,VR用戶可以跳過這裡。

重置原點按鈕
慣性動捕原點容易發生漂移,可以直接重置原點到0點
自動重置功能
默認是0分鐘,也就是不會自動重置,如果數值
n
大於0,則每間隔n
分鐘,會自動重置動捕人物位置到原點,虛擬主播和原位置跳舞使用者相對適用。幀緩存
默認情況下,PC 使用會有兩幀緩存,約34ms,緩存能增加穩定性,例如漂移可能會更小,對於半身使用用戶,可以關閉,跟隨會更實時。幀緩存在
AI Engine
開啟後默認不啟用。鏡像模式
左右鏡像,主播用戶可能需要用到,類似照鏡子,左右互反。
VMC 輸出
VMC 協議用戶會用到,如果第三方軟件是通過 VMC 協議接入的,需要打開 VMC 輸出。
- 關閉以後可以調節端口號,然後再開啟
- VMC 縮放主要用於適配人物骨架,如果 rebocap 中驅動的人物骨架和目標骨架不一致,會導致滑步或者腳底懸空,或者腳在地板下等現象,可以調節這裡緩解。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VRM 模型,強烈建議上傳 VRM 模型,這裡設置為 1.0,或者如果您使用其它模型,希望有更好的表現,也建議您這邊上傳骨架,骨架可以通過 Blender 插件導出,具體導出請查看 Blender插件使用
錄製功能
基本使用步驟是:開始錄製->結束錄製->動作導出,這裡可以導出3種類型,fbx、bvh、dae格式。未來考慮支持
MMD
動畫。其中,fbx6 是傳統fbx格式,最新的軟件有很多不支持傳統fbx格式。
導出的 FBX 骨架和
Mixamo
兼容,可以直接導入到Blender
以及其它 3D 軟件中。根動畫和增加T-Pose
為可選項,默認動捕移動的是屁股節點,如果是根動畫,移動的是根節點。另外,如果希望動畫開始部分是T-Pose
默認姿態,可以打開此選項。如果你需要使用 FBX 製作動畫,請注意,一定要使用旋轉信息而不是導出的FBX的骨骼絕對方向,後續我們會邀請社區成員錄製動捕數據製作動畫的視頻。
AI 引擎
開啟後,人物整體的位移和腳底接觸由
AI
模型判定,而不是使用傳統的算法和策略判定。PC
版本的AI引擎支持兩種模型,一種是雙腳穿戴傳感器的(with foot
)、另一種雙腳可以不穿戴傳感器(no foot
) 如果雙腳沒有佩戴傳感器選擇with foot
模型,由於該模型需要使用到雙腳傳感器數據,因此會自動切換到no foot
,但是no foot
模式可以支持雙腳佩戴傳感器。位移鎖定
用於鎖定位移,第一個開關是用於鎖定前後左右位移,第二個開關是鎖定屁股的高度位移,鎖定高度只有在鎖定位移打開後可以生效。如果兩個開關都打開了,最終屁股的絕對位移為0.
離線加載
用途:離線記載和播放用於加載導出的
.rebo_anim
原始記錄的數據 用法:點擊離線加載,選擇原始記錄數據文件,即可開始自動播放動畫,並且和在線一致,可以在加載以前,修改用戶骨架,選擇是否使用IK
,是否使用AI Engine
等,並且動捕參數修改實時生效。 播放速度可調節,但是會改變 SDK 輸出幀率,目前沒有採樣和插值策略。可以暫停播放,開始播放,循環播放等,播放完畢後,播放狀態控制按鈕不會修改文字狀態,需要再次播放,兩次點擊播放控制按鈕即可。 錄製動畫為 60 幀率,因此可以根據時長計算目標幀率,比如希望跳轉到 10.5 秒,則可以跳轉到 630 幀,修改幀號後會立即跳轉。[info]使用官方默認數據說明 如果用戶希望了解是否能夠支持自身的軟件,或者希望了解效果,都可以使用離線。目前階段離線數據是一支舞蹈視頻,建議提前上傳骨架,修改為
AI Engine
,使用with foot
模式,並打開Ground IK
。 由於錄製數據時,動捕人員穿戴在肚子上,非胯部,因此建議將動捕參數種,IK
參數種,腰部靈活性修改為 1.3,IK權重建議設置為 1.4,腿部彎曲修改為 3.5 附近。VR輸出
開啟後,如果連接上了 SteamVR,會自動輸出虛擬跟踪器到 SteamVR 中,如果需要修改跟踪器輸出節點,請臨時切換到
VR
面板,修改 VR 輸出配置,然後切換回來,這裡輸出的是當前虛擬骨骼上跟踪點的位置,不受頭顯干擾。這裡是社區給出的無頭顯在steamvr使用說明,官方不承擔任何後果,僅供參考,僅有中文,其它語言版本請自行使用瀏覽器翻譯功能:https://forum.rebocap.site/t/vmt-rebocap/240
調節輸出位移和角度
可以修改小白人和VMC以及SDK輸出的位移和人物朝向,其中位置分別是
x y z
的順序,右手坐標系,表示全局位移,x
正方向指向屏幕右側,y
正方向指向空間上方,z
正方向由屏幕內側指向外側,最大值 99.9 米,角度代表人物朝向。注意:如果這裡修改了,重置位置,會重置為修改後的偏移位置和朝向!
雙擊校準
開啟後,雙擊傳感器可以實現觸發重置或者校準功能,胸部雙擊用於重置原點,腰部雙擊用於觸發 動作校準 功能。
注意:雙擊指的是拍打傳感器,而不是雙擊傳感器的按鈕!不要誤觸按鈕!拍打間隔最長 0.45 秒,最短 0.2秒,需要一定力度拍打。
姿態凍結
針對主播用戶開發,可以凍結姿態後,處理其它不方便事務,防止暴露姿態。打開開關,姿態會定格在打開開關的瞬間,關閉開關後恢復到當前實時動捕狀態。
VR 面板

SteamVR 連接狀態指示
如果連接成功,則為綠色,否則沒有連接,無法連接請查看這裡
航向校準
航向校準時,全身務必保持側邊沒有角度,只有圍繞人體側邊軸向旋轉。比如站立時保持 apose,坐下時,膝蓋指向位於正前方,躺下時人的身體在一條直線上。這裡航向校準暫時不會對手臂部位生效,後續會考慮加入手臂。
這裡的功能主要用於航向歪了後校準,航向歪了的表現見這裡,如果校準後仍發現歪斜,請考慮以下三個因素:
- 綁帶本身歪了
- 安全區域導致沒有關閉,關閉一體機安全區域
- 使用類似 vrc toolkit 修改了航向角,需要重置為0
这里的快速校准开关,主要用于缩短航向校准时间,未开启的情况下,会给出时间预留提示,开启以后将不会预留提示时间。
自動身高
預設開啟,這裡的自動身高是根據頭顯的高度推算出個人身高。但是頭顯的身高測量容易受個人環境影響,而且也和頭顯測量精度有關,目前測量身高計算方式:
height = headset * 1.05
。也就是說,校準的時候低頭、抬頭都會影響身高測量,一般情況下,儘量保證身高測量誤差在 ±3cm以內比較好,如果誤差較大,考慮校準頭顯距離地面高度。
[danger]測量誤差說明
高度測量誤差較大,和 rebocap 設備沒有任何關係,和rebocap軟體本身也沒有任何關係,rebocap 只是讀取頭顯的高度,然後乘 1.05 的係數推算出身高,如果誤差較大,一般是一體機高度測量誤差導致!!!
一體機測量誤差,一般校準地面高度能夠解決,如果還是有很大的誤差,考慮是周邊環境影響(一體機測量一般主要以攝像頭看到的環境來進行測量),找到房間相對空曠的場地可能有所緩解。
跟隨模式
跟隨模式下,身體點位驅動完全按照頭顯的位置來,不會有腳底固定在地面。因此跟隨模式下,一定會有腳滑現象,身體骨骼和現實保持一致能夠緩解。
另外,當人物的腳底高度大於20cm左右,內部計算也會自動切換到跟隨模式。
自動回正功能
這裡的自動回正,是用戶在全身靜止1秒左右會觸發自動回正,回正閾值指的是當前姿態和跟隨模式(也就是完全根據頭顯定位)姿態下,虛擬跟踪器的距離,當存在跟踪器的距離大於回正閾值,會觸發回正現象,因此如果閾值很低,會頻繁發生回正,看到的現象就是跟踪器時長會發生小幅度瞬移。
回正後,跟踪器會立即回正到跟隨模式下的位置。因此如果發現回正結果不會,可以切換到跟隨模式查看,可能是本身航向角歪了或者是本身綁帶歪了。
定位診斷
功能是輔助判斷跟踪器定位效果,打開以後,會複製一組新的虛擬跟踪器,位置在自身正前方,距離單位是cm,距離可以通過滑動條調節。如果要看到虛擬跟踪器,建議切換到 steamVR 預設場景中查看!第三方軟體如 reborn 或者 VRC,非特殊模式一般虛擬跟踪器不可見。
AI 引擎
打開AI引擎,可以支持5點動捕,腳腕佩戴兩點(建議在腳踝上方5cm左右),大腿佩戴兩點,腰部佩戴一點,這是最少點位佩戴要求。其它點位可以自行根據實際情況佩戴,如果不佩戴,則會使用AI模型預測腳底和胸部節點的方向。
虛擬點位
這裡控制顯示那些虛擬跟踪器,可以自行配置。比如預設手臂會開啟,可以點擊這裡,取消手臂點位。如果打開 VRC模式,那麼會將上腿和下腿的傳感器合併,並放置到膝蓋位置,玩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開啟,開啟 VRC 模式不一定會在 VRC 下表現更好,這裡的選項,主要是將虛擬跟踪器放到更符合 VRC IK 計算點位,但是並不代表效果會更好,VRC IK受很多因素影響,比如虛擬骨骼是否和真人一致等。
頭顯位置信息
這裡會顯示頭顯位置,單位是 CM,第二個數據是高度,最右側是頭顯自身的俯仰角。
校準手臂航向角
開啟後,如果手臂的節點打開,點擊航向校準的時候,會同時矯正手臂的航向角度,建議航向校準期間,手臂對稱放置,自然貼著腋下即可(和胸部大約保持 10~25度角度),可自行感受校準效果來擺放手臂位置。
胸部雙擊
開啟後,雙擊胸部傳感器,用於觸發 航向校準 功能。
注意:雙擊指的是拍打傳感器,而不是雙擊傳感器的按鈕!不要誤觸按鈕!拍打間隔最長 0.45 秒,最短 0.2秒,需要一定力度拍打。另外,睡覺期間,存在誤觸發可能性,建議關閉。
腰部雙擊
用法同 胸部雙擊,雙擊後,觸發 動作校準 功能。